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锴 通讯员 陈昕 沱闻
2月14日,正月初五,也是传统迎财神的日子。趁着冬日暖阳,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当阳市草埠湖镇楚城村的季家湖湿地公园,只见春光灿烂、草木萌发、水鸟翔集,一片生机盎然。当地村民郑来军和春节值班的当阳市水利局草埠湖水利管理站站长卢文同相邀一同巡湖。
“有了这些‘财神爷’搭伴,我这个龙年春节过得特别开心。”今年48岁的郑来军兴奋不已。当了几十年农民的他,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季家湖湿地公园巡湖员,职责是守护动植物和生态环境。而他所说的“财神爷”,就是成千上万只从北方飞到季家湖越冬的候鸟。
“这些头部青黑色、正在潜水觅食的,就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现在季家湖已经有30多只了。那边正在扑棱翅膀的白色大鸟,是连续四年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候鸟白天鹅,现在也增加到100多只了。它们都是季家湖的宝。”卢文同如数家珍。
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季家湖位于当阳市东南部沮漳河中下游两岸。上世纪60年代,为满足排涝需求,当地在草埠湖农场北堤队建设临时蓄洪区,围湖形成了季家湖。为了发展经济,湖面长期被承包进行水产养殖、莲藕种植,一度被分割成85个大小鱼塘,而106道塘堤绵延数公里,犹如湖面的道道疤痕。“季家湖没有外水来源,塘堤阻隔流水不畅,加上投肥养殖造成湖泊水质逐年恶化。”谈到当年的囧境,卢文同唏嘘不已。
人进湖退,病根从此埋下。要彻底解决问题,只能走人退湖进的新路子。近年来,当阳市抢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机遇,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统领,积极开展季家湖水生态治理和修复,季家湖迎来新生。33名养殖户全部买断渔业养殖合同,洗脚上岸开始新的生活。同时,投入上亿资金,开展破堤碎塘、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系列工程,为季家湖注入源头活水,有效净化了水质。经过三年多的休养生息,如今,季家湖湖清岸绿、鱼鸟成群,湖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一湖碧水重现。
季家湖的涅槃重生,为鱼、鸟提供了天堂般的栖息地,来此越冬和定居的鸟类已经增加到20多种,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白琵鹭、小天鹅、花脸鸭、白腰杓鹬等1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良好的生态也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红利。龙年春节,每天前来打卡赏鸟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民宿生意兴隆。
游客增加了,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巡湖员应运而生。郑来军和另外三名村民成为首批巡湖员,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巡湖检查、清扫步道,重点防范偷猎、捕鱼等不法行为。“保护候鸟,就是保护季家湖,也是保护我们的‘财神爷’。”春节过后,离候鸟北归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郑来军朝着展翅飞翔的白天鹅挥手,眼神里透着不舍:“好在季家湖生态建设越来越好,相信冬季它们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