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皆媒的数字化时代,文旅宣传领域出现了“追梗式营销”的新范式。“追梗式营销”是一种将互联网中的“热点梗”植入宣传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近段时间,“李羲承进行曲”的魔性节奏席卷社交平台,AI换脸技术让历史人物以赛博形态重生,既为地方文旅提供了流量入口,也考验着营销实践的价值取向。这使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核心问题:在运用此类营销手段时,如何把握“流量密码”与“发展实绩”的平衡,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传播生态?
思考热“梗”与文化适配度,做到流量与实效并赢。如果过度追求“梗”的趣味性和新奇性,可能会跳入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稀释文化内涵;如果“梗”的选择与地方文旅的特色不匹配,不加思考一味嫁接,还可能引发公众的反感,损害地方形象。在运用“梗”营销时,应采取审慎态度,既要追求流量的最大化,也要确保营销内容与地方文旅发展的实际相契合,实现流量与实效的双赢。
把握“流量密码”,做到创新与传统并重。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营销手段和技术。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目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营销内容;可以借鉴网络热“梗”的创意和形式,结合地方文旅的特色,打造出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化内涵的营销作品。在追求流量的同时,还要坚守传统,弘扬地方文化,不能忽视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可以通过讲述地方故事、展示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文化等方式,增强营销内容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渠道,及时了解公众的反馈和意见,调整营销策略和内容,确保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增强公众对地方文旅的信任和支持。
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传播生态,做到破局与守正并行。破局,意味着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营销模式。要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传播路径和方式,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通过跨界合作、品牌联动等方式,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范围。同时,也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守正,则意味着要坚守文化传播的底线和原则。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不能牺牲文化的尊严和价值。要避免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出现,确保营销活动的健康、积极、向上。还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治理,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不良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着眼长远,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传播生态,既是对地方文旅发展的负责,也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担当。
在万物皆媒的数字化浪潮中,“追梗式营销”为地方文旅宣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乘流量之势,更要守文化之魂,把握“流量密码”与“发展实绩”的平衡,确保营销内容与地方文旅发展的实际相契合。唯有在流量洪流中锚定文化坐标,方能真正擦亮城市文旅的名片。
(邹君姿 当阳市档案馆)